抗体下游工艺中HCP去除策略
宿主细胞蛋白
宿主细胞蛋白(host cell protein,HCP)是指从宿主细胞中提取的内源性蛋白质,是一类主要的工艺相关杂质,因其自身带来的免疫原性及蛋白水解活性,严重影响药品的稳定性和功效,被认为是抗体药物的关键质量属性。
HCP形成的原因
抗体通常通过哺乳动物细胞,特别是中国仓鼠卵巢(CHO)细胞的胞外分泌而生产。然而,在细胞培养或初步收获过程中,由于细胞裂解而释放的细胞内非目的蛋白是HCP的主要来源。即使是极低浓度的HCP也会损害生物制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,因此,在下游工艺中,常凭借亲和层析、深层过滤、离子交换层析及多模式层析等纯化步骤降低HCP水平。
HCP去除策略
亲和层析
HCP与目的蛋白之间存在多位点的非特异性相互作用,导致下游纯化中两者共纯化,亲和层析具有高度选择性的特点,是去除HCP的有效手段。为尽量减少样品中HCP的水平,通常在目的蛋白洗脱之前进行中间淋洗,该步骤优化的重点在于破坏HCP与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。选用介于平衡和洗脱缓冲液之间的pH(pH 5~ 5.5)进行中间淋洗,可去除与介质结合较弱的HCP,但不足以打破HCP与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,且该方法在高载量下易造成收率损失。有研究表明,当pH大于8时,抗体与HCP均携带负电荷,存在静电排斥,同时碱性pH值可使HCP部分变性,构象发生变化也可减少HCP与抗体、介质之间的非特异性相互作用,因此适当提高淋洗缓冲液的pH更有利于HCP的去除。
淋洗步骤过程中除对缓冲体系及pH进行优化外,添加一定量盐或添加剂(例如:尿素、精氨酸、丙二醇和 triton x-100)也可显著破坏HCP与目的蛋白之间的静电,疏水和氢键相互作用,降低洗脱液中HCP的水平。
此外,在洗脱缓冲液增加某些添加剂(例如PEG4000)也可能影响洗脱峰和HCP的分布情况,减少洗脱体积的同时减少了HCP的含量。
深层过滤
Protein A亲和层析洗脱的样品,在经过低pH(3.0-3.5)病毒灭活后,需进行回调pH与后续层析步骤衔接。大部分HCP(pI 4.5-7.0)在调节pH时会被跨越等电点,溶解性降低,对低pH病毒灭活后的回调pH值进行优化,可有效聚集或沉淀HCP分子,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调节料液的一些参数如电导,蛋白浓度,或者添加降低蛋白与HCP的非特性结合的添加剂,以使深层过滤达到更好的HCP去除效果。
离子交换层析
在抗体纯化工艺中,由于抗体等电点高于HCP等杂质,阴离子层析通常采用流穿模式去除HCP,主要对上样条件的缓冲液种类、离子强度和pH等条件进行优化。而阳离子交换层析则以结合模式去除产品相关的杂质,除上样外、优化淋洗策略与洗脱条件对于去除HCP也很重要。
多模式层析
抗体表面疏水和带电荷的分布与大多数HCP表面分布不同,而多模式层析疏水与离子协同作用,在去除HCP上显现出高于单一模式填料的优秀性能。使用这一类型的介质时,缓冲液pH值与离子强度的优化至关重要。此外,添加剂的使用也可提高分离程度。
总结
实现对HCP的充分去除是下游工艺的一个主要目标,主要取决于细胞培养上游的工艺控制与下游工艺控制。在抗体下游纯化工艺中,需要灵活应用不同原理层析法清除 HCP,从而提高产品质量。